院长亲述:是什么让微软亚洲研究院保持一流创新环境? (内附大量offer)
(本文阅读时间:31分钟)
“因缘相聚是起始,合众努力是进步,精诚协作是成功。”
亨利·福特(Henry Ford)
毋庸置疑,人类是群居物种。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便在其著述《政治学》里揭示了人类群居共利协作的趋向:个体组成家庭,家庭组成村落,村落组成城池,城池组成国家和社会。直到今天,从交响乐团的高超演奏到花样游泳队的优美表演,从流水线工人的默契配合到空中航班与地面塔台间的频繁交互,可以说,无所不在的协作成就了我们所处的世界与文明。
然而许多看似完美的“协作”例证大都只停留在“协调”的层面:以预先确立的制度和规范、流程和指令为导引,组织起相关人员以某种形式展开合作。与之相比,创新对协作的要求更高——整合团队才智、共同探索未知,期间,不可预测的、偶然性的因素很多,所产出的成果则往往不会为往昔的经验与刻板的规程所限制。这显然需要一种层次更深且可持续的协作,让分工、协调、合作链环上的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的发现与贡献的核心主体。
开放积极:
创新与年龄、资历无关
而当我们回溯世界首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子午仪”(Transit System,GPS的前身)的发明历程时,就会发现,研发机构的环境、机制与文化是有多么重要。一切发端于1957年10月7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自助餐厅——就在10月4日,前苏联刚刚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Sputnik-1)。餐厅里,32岁的威廉·吉尔(William Guier)和36岁的乔治·魏芬巴赫(George Weiffenbach)发现:和他们一样,一起就餐的同事们对“斯普特尼克1号”的兴趣比眼前的美食更大。
这两位年轻学者临时制作了一个接收装置,轻松“接听”到苏联卫星发射的20MHz信号,并尝试基于多普勒频移效应来测量并估测卫星的速度与轨道。接下来的几周里,在共同的兴趣的驱动下,实验室内部形成了一个松散的科学家网络,他们围绕着吉尔和魏芬巴赫的想法,不断填充细节,提供技术改进建议。1958年,一直关注着这些“不务正业”的同事们的工作进展的实验室研究中心首任主席弗兰克·麦克卢尔(Frank T. McClure)提出了一个逆向问题,即能否根据卫星信号推导出地面接收器的位置。于是,由两位年轻人的兴趣推动的自发探索升级为有明确目标指向性的专业课题。子午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自此而生。
▲“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1号卫星原型
“子午仪”项目成功的背后当然有着很多的促成因素:那时的吉尔和魏芬巴赫年轻、好奇、精力充沛;身边有着一群被“斯普特尼克1号”上天的消息刺激,因而跃跃欲试想要尽快赶超前苏联科学家的队友;他们拿到了实验室的许可,获得了新添置的“体积大到能填满整个房间”的UNIVAC计算机的使用权。不可不提的还有麦克卢尔的洞察力——他逆向思考了“捕捉卫星轨迹”的研究成果,并将之与一个具备潜在广泛应用可能的有趣课题相关联。
但我认为,与上述因素相比,更重要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为研究人员创造的环境:不以研究者的年龄、资历作为判断某项课题是否重要、是否值得鼓励的依据,而是秉承开放、积极的心态,全力支持年轻学者去探寻他们感兴趣的领域——这也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追求。
透明无碍:
打破一切无形的墙
其实,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一些曾深刻影响产业发展的知名研究机构也遇到过,并制定过一整套经过精心设计的制度,来消除各种主观生成或客观存在的隔阂与障碍。2002年,我第一次去雷德蒙的微软总部出差时,遇到了大卫·康洛伊(David G. Conroy)——那时,他正在微软硅谷分部任职,并与图灵奖得主查克·萨克(Chuck Thacker)一起研究平板电脑。此前他曾和查克·萨克、劳伦斯·斯图尔特(Lawrence C. Stewart)共同设计了著名的DEC Alpha——他盛情邀请我去雷德蒙当地最棒的牛排馆用餐,但比起口感鲜美的牛排,与康洛伊的交谈让我获益更多。特别是有关施乐帕克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传奇创始人兼主任鲍勃·泰勒(Bob Taylor)是如何构筑一流创新环境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尽管在商业表现方面难尽人意,但直至今日,帕克研究中心在不少信息技术工作者眼中仍不啻为一座镌刻了许多深刻影响后世的非凡创意的丰碑。为激发帕克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创造力,鲍勃·泰勒设计了一些让旁观者感到违反直觉、甚至有点荒谬的制度:比如,在同一研究领域内,不允许超过三名研究人员组成小团队,并且同一领域的研究者的工位至少要间隔三个办公室,这样,他们相互走动时,必须经过好几个非本团队同事的工位。这样做的目的,据说是为避免研究人员被自己钻研的相对狭隘的领域所局囿,进而忽视了与研究中心其他领域伙伴间的互动。事实证明,这个看似是“乱弹琴”的规定很有效果,极大地促进了研究人员的跨领域交流。
另一个例子是,鲍勃·泰勒为帕克研究中心及后来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DEC)系统研究中心的实习生们设计了一个彩豆游戏,以鼓励那些每每因面对权威而慌乱羞怯的实习生更主动地与研究人员交流。在实习季开始前,每位研究人员都会领到一袋特定颜色的豆子。每次,当实习生发起有价值的探讨后,都会得到研究人员奖励的一颗豆子。实习生必须收集到足够多不同颜色的豆子,才算是成功完成了实习。鲍勃·泰勒那看似永不枯竭的奇思妙想不仅让他在所任职的研究机构取得了令无数后来者敬仰的成就,还为我们打造独特、可持续的协作创新环境提供了可贵的启示。
“前沿、更超前”的科学研究自然应该为企业、所在区域、亿万用户创造价值,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在此姑且不谈商业贡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施乐帕克研究中心和数字设备公司系统研究中心的正面例证启迪着我们: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每一位伙伴首先都应将真正的协作心态贯穿至工作全程。在此基础上,我们理应着手营造可有效消弭群体虚拟界限、提高日常互动透明度的文化,让各种创造性想法的星星之火渐渐在研究院内形成燎原之势。
多元包容:
依循三个原则 打造独特文化
有才能的人聚拢在一起只是第一步——创新是一场灵感孕育、求证、推演、实现的协作竞赛,而多元、包容的文化有利于我们在一轮轮竞赛中不断取胜。
在我看来,研发机构打造多元与包容的独特文化至少需要依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每个人都有发言权,管理者应当倾听和重视所有不同的声音。
正如前文提到的,创新与年龄、资历无关。改变世界的灵感可能来源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其性别、年龄、职级与角色、专业知识及经验储备如何。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明白,当你发自内心地尊重并赞赏其他人的思考,你的好想法也会更容易被其他人所理解和接纳。微软亚洲研究院应持续打造和完善这样的工作环境:大家可以毫不犹豫地分享自己的不同观点,不仅不介意自己的与众不同,还可能引以为荣。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追逐让自己热血沸腾的创新目标。前文所讲到的子午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故事表明,来自不同背景却都充满激情的科学家们朝着共同目标抱团协作时,往往能够迸发出超乎寻常的创新能量。威廉·吉尔长于分析,有着非凡的物理直觉与熟练的编程技巧;而当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乔治·魏芬巴赫则是一名微波光谱学专家——两个人固然可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多元因素共同成就的完美搭档,但如果没有实验室内部许多研究人员的鼎力帮助,“子午仪”的诞生也不大可能那样顺利。
二、让思想在辩论和建设性批评中演进。
桥水公司的创始人雷·达利欧(Ray Dalio)在其著作《原则》一书中指出:“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是唯一永恒的东西,是一切的驱动力。”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解读思想的作用。
我相信,思想的演进和更新,有赖于志同道合的人群的频繁交流、辩论和建设性批评。
对不同意见的警惕与防范似乎是我们的本性——这很正常,面对批评时,很多人都会倾向于将之视作对自身能力乃至于信誉的质疑或否定,并感觉它会侵蚀自信、伤害自尊。我一度也有这样的感受: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时,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我的导师弗雷德·B·施耐德(Fred B. Schneider)很是抵触,因为他似乎总是在研究上给我出难题,对我的每个想法、论文和研究的每一处小细节都予以近乎苛刻的审视和挑剔。直到多年以后,我的阅历让我可以代入导师的角色去思考,才意识到自己求学时能够在导师“残酷”的坦诚中成为“幸存者”是真的幸运——正是他的挑剔、他的批评帮助我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并在尝试回应质疑的过程中,产生了更好的想法。我由此领悟到:心境总是会成长,而所有的思想交流,即便是以辩难、挑战、批判的形式呈现,都有利于加速这个成长的过程。也就是说,交流无所谓谁对谁错、谁输谁赢,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大家都收获了相互学习、锤炼思想的成果。因此,始终保持谦虚、客观的心态极其重要。所有挑战我们想法的人,都是在向我们提供另一种形式的支持,反向推动着我们打磨和优化自己的想法,并对我们的成长做出贡献。
对批评的包容、尊重也意味着需要重新审视我们在各种会议与互动中经常采用的“和谐”处事方式:选择“和谐”,意味着我们或许会隐藏起自己的真实看法,而只是给出附和与溢美的空泛表态,以避免“伤害”到同伴们的感情。然而很多时候建设性的批评要比并不由衷的认可更有价值。健康的研究环境下,每个人都应容纳和消化来自旁人的经过深入思虑的挑战与批评。
三、让最好的想法获胜。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进化的关键法则,但“优”与“劣”决不能等同于职位的高与低。想要赋予创新以更强劲的推力,就必须确保历经交流、辩论后,获胜的是最好的想法——而不是让少数人仅仅因为他们更资深或职级更高,就在没有充分评估某个想法价值与潜能的情况下作出决定,因为这势必会破坏我们组织机构持续进化的目标,将原本创意与活力满溢的环境变成一潭死水。同样,“让最好的想法获胜”,不是为凸显团队里谁最聪明、谁最强大,而是为让彼此都能更协调地共同成长。
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曾经研究过的一个方向是以计算机系统的柔性降级(Graceful Degradation)作为容错的第二道防线。当时我的主管、微软硅谷研究院院长罗伊·莱文(Roy Levin)对这个课题表达了怀疑态度。罗伊曾是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后来曾担任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系统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他向我坦陈了自己的担忧,并围绕他发现的问题和我一起进行头脑风暴。经过了半年左右的努力,参考了他和其他同事的意见,我的研究终于有了成果,论文随后在国际计算机学会分布式计算原理大会(ACM Symposium on Principles of Distributed Computing)发表。这是我与罗伊·莱文合作的唯一一篇论文。至今我仍记得那时他对我说的话:“我不认为我的见解一定比你和研究院其他人的更好。基于我多年来的经验,我希望我的看法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你可以结合我的反馈作出判断。我会支持你的任何决定,也很乐意让你自己承担责任。”他说,他很高兴自己的批评意见没能阻止我对课题的延展探寻,反而帮助了初始想法的完善、演进。从那以后的几年里,我负责的团队涌现出了更多的案例。我的伙伴们屡屡证明,我对他们的项目的质疑和批评存在着偏颇之处。我也很高兴,我的那些“善意的偏见”最终没有扼杀那些有前途的项目,还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这些项目的发展。
转型思维方式:
让文化成为创新能源
当“数字化转型”成为不可逆转的全球性潮流,作为身处数字化创新前沿的科研工作者,思维方式的转型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特别是对历经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的发展积淀,渐由创新的逐光者、诠释者进化为探索者、创造者的中国来说,从政企学各界到民间,对科技研发的看重与投入固然必要,但更有必要的是,了解那些有利于创新的规则,进一步解放思想、拥抱变革。
对此,我个人积累的心得包括以下五点:
一、对于创新型研究来说,由愿景和梦想驱动,胜于由结果和利益驱动,所以要明确创新的动力是来自内生的兴趣与追求,还是来自外部的挑战和压力。前者更具可持续性,更有利于对笼罩着迷雾的科学前沿的探索,也更能经受住漫漫长路上不可避免的寂寞、挫折和反复,最终取得有影响力的突破性成果。后者的短期目标指向性更清晰,但通常不够长远,大体上仍然是在已划定的赛道上奔跑,难于挣脱窠臼。
二、创新型组织将全面引领并加速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发展重心不同,企业和机构的管理运营模式与价值判断标准也会随之变化——以往激发劳动密集型组织生产力的方法论不再适用于智力创新型组织,因此,想加速创新、变身引领者,考验动员和管理能力的“旧模板”也应转型为考验环境和文化优越性的“新机制”。
三、与众不同的想法是创新的火种,点亮火种需要开放积极、透明无碍、多元包容的环境和文化,需要鼓励跨界协作、鼓励个性表达、鼓励机构内部构建出“信任体系”——而不是“监督体系”。对研究人员来说,在相对宽松、被充分信任的环境下思考,更容易萌生出新鲜的想法。
四、对创新型组织而言,每一位同伴可持续的成长要比短期KPI的实现更重要。毕竟,创新是一场经年累月的长跑,可持续的员工才能带来可持续的创新。微软亚洲研究院尤其强调这一点:我们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拒绝急功近利,而更提倡持之以恒,不断突破自我舒适区去追求长期目标。我觉得这才是研究院以及每个研究人员不断进步、持续创新的保证。
五、即便是一流的环境,也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试错来改进和优化,换句话说,环境本身也需持续成长。像今天的微软亚洲研究院与1998年刚成立时相比,也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未来,变化仍会继续,但我们着眼于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文化构筑的初心不变——这也是我们一代代研究员接力强化微软亚洲研究院生命力的期望之所寄。
一个创新型组织的生命力有时体现在将突如其来的挑战转化成机遇的能力: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阻碍国际学术交流的特殊时期,我们推出了“星桥计划”,为因疫情而滞留在国内的优秀中国留学生提供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为今后的研究生涯做更多准备。我们还与微软雷德蒙研究院携手推出了“星跃计划”,让赴研究院实习的学生有机会同时接受两地资深专家的指导,体验国际化、多元化的学术氛围。位于北京和雷德蒙的两家研究院的团队设置有很大的差异,并且在研究方向上也存在着相关性与互补性,实习生们因此而感受到不同的研究风格与课题魅力,科研创新能力也得到更全面的提升。
▲微软亚洲研究院星桥项目迎新会
一个创新型组织的成长也是不断拓展视野并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的过程。微软亚洲研究院从创立伊始就和国内外计算机科研机构展开了深度的合作,携手进步,共同发展。近年来,研究院对于可持续发展、碳中和、医疗健康等人类社会问题越来越关注,我们因此将合作伙伴阵营拓展至计算机科学以外的多元领域和行业,包括生物、材料、能源及环境等。我们搭建的“创新汇”平台也成为连接研究院和行业伙伴的重要桥梁。
就像琳达·希尔(Linda Hill)在关于“集体创造力”(How to manage for collective creativity)的TED演讲中所指出的,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空间,让每个人的每一份天赋都能得以释放和运用,并演变成为集体天才的作品”。对微软亚洲研究院这样的研究机构来说,我们应当带头尝试践行所有有利于激发创新力的原则,大胆接受和改造各种新的范式,将协作创新视为研究院的主要使命。
加入我们
相信你已经从周礼栋院长的文章中,感受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一直以来对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文化建设的坚持。我们致力于营造奋发、进取、开放、自由的科研环境,倡导对技术进步怀有远大抱负,推崇大胆创新以及多元与包容。
现在,微软亚洲研究院首次开放多个资深管理职位,面向社会招聘,希望更多对创新充满热情、对攀登科研顶峰拥有激情的有志之士加入我们,共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美好的明天做出更大贡献!
职位介绍
Senior Director of Outreach Team (Job ID: 1135875)
点击此处向上滑动阅览
Responsibilities
Establish deep collaborative relations with the academic communities across Asia.
Build trust and strong partnership with the industry to address significant societal challenges (e.g., climate changes, sustainability, and health) through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Attract and cultivate future talents through various programs with an emphasis on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Evaluate trends, design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execution plan to promote awareness and interest, and amplify the impact of MSR Asia globally.
Work closely and effectively with different internal stakeholders.
Qualifications
More than 10 years in a senior leadership role
Passion for technologies
Global view and working experience
Strong business acumen and capability to drive significant social impact
Strong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Superior influencing skills grounded in collaborative approaches for win-win outcomes
Master’s degree in science, engineering or related technical area, or business management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is a plus.)
职位链接:https://careers.microsoft.com/us/en/job/1135875/Senior-Director-MSRA-Outreach-Team
Principal Researcher/Research Manager of Natural Language Computing (Job ID: 1135881)
点击此处向上滑动阅览
Responsibilities
Define a clear, long-term research agenda and vision that influences the direction of Natural Language Computing area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community
Lead a collaborative research effort, possibly spanning multiple teams, inside and outside of Microsoft, to advance an ambitious research agenda in Natural language Computing through multiple projects, yielding new algorithms, prototypes, theories, analyses, insights or collections of data that contribute to Microsoft and the research community
Attract and cultivate talents for the future of the organization with an emphasis on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Qualifications
Is recognized within academia as a leader in Natural Language Computing field
Passion to see research have real-world impact on key challenges for the society
Strong influencing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to engage with various stakeholders externally and internally
Global view and working experience is a plus
PhD in a related area
职位链接:https://careers.microsoft.com/us/en/job/1135881/Principal-Research-Research-Manager-NLC-MSRA
Principal Researcher/Research Manager of System and Networking (Job ID: 1135882)
点击此处向上滑动阅览
Responsibilities
Define a clear, long-term research agenda and vision that influences the direction of system and networking area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community
Engage with different stakeholders and collaborating with diverse teams to launch an ambitious research agenda through diverse approaches and generate impact to Microsoft and the research community
Attract and cultivate talents for the future of the organization with an emphasis on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Qualifications
Is recognized within academia as a leader in system and networking area.
Passion to see research have real-world impact on key challenges for society
Strong influencing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to engage with various stakeholders externally and internally
Global view and working experience is a plus
A PhD in in computer scienc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r related field
职位链接:https://careers.microsoft.com/us/en/job/1135882/Principal-Researcher-Research-Manager-System-and-Networking-MSRA
Principal/Senior Researcher of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Job ID: 1125248)
点击此处向上滑动阅览
Responsibilities
What we need are your passion and dedication in research, and your commitment in generating world-class research.
Qualifications
Qualified candidates should have a Ph.D. or master’s degree in molecular science related discipline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physics,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and biology.
The applicants should be fluent in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Applicants should demonstrate their capability in doing solid research in their field as evidenced by high quality publications or a track record of innovation. Good implementation skills and mathematical background are highly preferred. Candidates must be able to collaborate effectively with other researchers. We ar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the candidates who can work across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职位链接:https://careers.microsoft.com/us/en/job/1125148/Principal-Senior-Researcher
Researcher/ Research Manager at various level (Job ID: 940185)
点击此处向上滑动阅览
Responsibilities
Identifying and driving new research programs, creating new technologies and collaborating with Microsoft product groups and external partners to deploy them in real-word settings, publishing research ideas in leading peer-reviewed conferences and journals,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research community
Qualifications
As long as you are passionate about research and hold ambition to invent next generation technology that may change the real world, you are welcomed to try the opportunity and join us.
职位链接:https://careers.microsoft.com/us/en/job/940185/Researcher-Research-Manager-at-various-levels-Microsoft-Research-Asia-MSRA
Research 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 at various level (Job ID: 980877)
点击此处向上滑动阅览
Responsibilities
Responsibilities include working with researchers to create high impact technologies and working closely with product groups and external partners to scale the technologies in the real world. Taking technologies from conception to product through solid engineering practices.
Qualifications
Master or PhD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r equivalent field
Solid knowledge of data structure/algorithm
Good communication and presentation skills
Knowledges and experiences in large systems and open-source communities in related areas are preferred
Familiarity with engineering process as a strong plus
Hands-on project management skills as a strong plus
职位链接:https://careers.microsoft.com/us/en/job/980877/Research-Software-Development-Engineer-Microsoft-Research-Asia-MSRA-Beijing-Shanghai
推荐阅读
精彩活动
-
微软秀Win11 24H2“隐藏”改进:安装更新提速45.6%!
微软在其官方博客中阐述了Windows 11 24H2版本的一系列“隐藏”改进,这些改进虽然不为用户直观所见,但却明显提升了安装更新的效率。根据微软的数据,Windows 11 24H2的更新安装时间
-
微软Edge再度面临欧盟反垄断调查 多个网页开发者团体联名控诉!
据外媒报道,Vivaldi、Waterfox、Wavebox 以及 Open Web Advocacy 网页开发者团体近日联合致信欧盟委员会,指控微软 Edge 浏览器存在不公平竞争行为,并呼吁欧盟反
-
微软发布Visual Studio Code 1.94 更新:升级启动速度,增强 AI 聊天
科技媒体 NeoWin 昨日(10 月 4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微软最新推出了 Visual Studio Code 1.94 版本更新,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开发者切换到 ECMAScript 模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赞助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MWC23观察:中国厂商集体回归,5G潜力不断挖掘
- 致「独一无二」的你|1024程序员节系列活动启动(超多福利)
- 移动10年 | 一个来自边境牧区的少年,一通电话救了100只羊
- 【有料视频】预算8K选iPhone13 Pro还是iPhone14?
- 比微信早生4年,曾红极一时的通讯软件彻底凉了
- 加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 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可靠支撑——肖亚庆赴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专题调研
- “蔚小理”们集体出海,大众和特斯拉危矣?
- 【大公司创新情报】前BBC高管入职华为
- 谷歌发布最终测试版本 Android 12 Beta 5
- 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正式布局欧洲市场;叮咚买菜在美提交IPO文件;端午机票均价较五一约降三成|Do早报
- 上市失败,我败光了百亿资产
- 不再独享彩蛋!微软向其他浏览器开放Edge的冲浪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