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瓶颈,移动平台拒绝陷入“挤牙膏”怪圈
当移动平台的CPU性能,每年毫无悬念的在15%-25%的固定提升中徘徊,甚至GPU在架构上也保持变动不大,一些留心于技术参数的消费者,开始把“挤牙膏”这个称谓用在了一些新推出的移动平台身上。
不过现实情况是,移动平台正在拒绝陷入以往PC平台上的“挤牙膏”怪圈。
提出每瓦性能
当PC平台的厂商开始在近年推出真的牙膏衍生纪念品,作为目前一统移动平台的ARM,在近期抛出一个全新的性能观点,ARM的研究员及技术总监Rob Aitken宣称,芯片生产范式正在改变,建议将每瓦性能作为芯片设计的指标,取代原先的摩尔定律。
有意思的是,“超越摩尔定律”更是ARM以往不少场合演讲中的口头禅,最初一度被用来形容ARM架构的产品在性能上的巨大提升,以及未来规划。另外,也开始在近年用来强调创新性概念及框架上的优势。
也许,在ARM的眼中,摩尔定律更像是一个以往PC时代的标靶,此番“每瓦性能”定律的提出,则直接表达出了对摩尔定律的不屑一顾。
摩尔定律作为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名词,源自于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所提出的“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两年便会增加一倍”的理念。
近年来,随着制程工艺的进步,ARM架构的移动平台的晶体管数量同样在飞速增长。
例如,苹果在去年全球首发的5nm制程A14,晶体管数量达到了118亿个,相较7nm制程的A13增加了40%。同是5nm制程的麒麟9000的晶体管数量更是达到了153亿个。骁龙888尽管并未公布具体的晶体管数量,但同样表示达到了百亿级别。
此外,移动平台无疑将会最先跟进未来的4nm、3nm、2nm的更先进工艺,这同样也意味着移动平台的晶体管数量也必将大幅增长。
但ARM“每瓦性能”定律的提出,无疑向外界表示,晶体管数量的增加绝非是最重要的指标。
大幅攀升的AI性能
实际上,从目前5nm制程的各个产品的实际表现来看,其在CPU上的提升感知确实并不明显,消费市场也早已厌倦了15-25%左右的提升。
SoC的进步也并不能再表现出以往主频从512Hz到1GHz、再到1.2GHz双核所带来的立竿见影的体验提升。而厂商也在悄悄的将关注焦点进行了转移。
相较于CPU、GPU,AI在移动平台上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成为每年最大提升项的巨大飞跃。
以骁龙移动平台为例,在AI性能的提升上,骁龙845为3TOPS、骁龙855为7TOPS、骁龙865为15TOPS、骁龙888更是提升至了26TOPS。
同时,骁龙888中更是将标量、张量、向量模块进行融合,实现每瓦性能提升3倍。
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同样在近几代中不断提升AI性能,实际上,A14 的CPU性能仅比 A13 快了约 16%,GPU仅提升约8.3%,但在AI算力上,机器学习速度提升70%,机器学习加速器则令运算速度快达10倍。
从苹果A11到A14,同样实现了AI算力上的大幅进化,此前A12相比A11的AI算力提升就达到了8.3倍。
苹果的M1芯片同样十分重视AI算力的提升,以MacBook Pro为例,CPU性能比上一代提升了2.8倍,GPU提升5倍,机器学习能力直接提升了11倍。
显然,动辄就有10倍左右提升的AI能力才是厂商在设计芯片时的发力重点。
AI也正在成为一部智能手机能否实现体验上持续提升的关键,用得好无疑比超频模式下的跑分更重要更实际。
“用得好”比“跑分高”更重要
AI在智能手机中的作用正在涉及方方面面,例如通过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来控制后台进程、管理电量、控制充电时间。
对于目前OEM厂商集中发力的拍照功能,AI能够辨识拍摄物体的类型,来帮助进行参数的自动设定。
用户在拍照完成后还能自动对照片进行美化调整,在后期抠图的时候,也能通过机器学习来提升抠取的精准度。
随着AI算力在5nm时代的大幅提升,AI在视频拍摄、视频会议的过程中,也能提升虚拟场景、实时预览、人物替换等大量全新功能的加速能力。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中的每瓦性能问题确实也正在被一些消费者所关注,如果性能提升的背后是瓦数的巨大增加,发热、功耗的问题无疑也将一并出现,过高的发热也会增加厂商的调教难度,因为发热造成的降频又将会在带来瞬时可感的卡顿,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制程快速的进步、晶体管数量急剧增加的背后,巨大的成本也需要消费者来买单。目前旗舰机中的处理器BOM成本持续增加,一方面由于5G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有制程上的提升。
面对先进制程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异构集成的话题已经开始刮起一股讨论的热潮。
消费者是否喜欢为先进制程、晶体管数量买单也同样值得关注,就在当下这个旗舰机型5nm普及之年,第二梯队的7nm机型甚至受到了市场的更多追捧,价格与体验上的平衡,也让其性价比十分凸显。
对于物体类别的辨识、物体间边缘的区分,其实对于几个月的婴儿就是一件小菜一碟的事儿,大脑在迅速成长的早期就能赋予人类极强的智慧。
看似迅速成长的AI也许还只是在婴儿期的小宝宝,还有更多成长道路上的惊喜和未知将会上演,让移动设备可以用得更好,消费者也更有为其买单的动力。
内容推荐
折叠屏手机迎来新突破,UTG成升级必选项
eSIM取代SIM,为时尚早
云VS手机:随身生产力之争
-
【杂谈快报】中国移动完成A股IPO询价工作:发行价57.58元/股 市盈率12倍
| 科 | 技 | 杂 | 谈 |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中国移动完成A股IPO询价工作:发行价57.58元/股 市盈率12倍中国移动发布公告称,公司A股IPO的询价工作已经完成,确定的发行价格为57.
-
国内首例!浙江移动完成基于“龙芯5000+统信UOS”在生产环境投产
2021年10月,浙江移动携手统信软件、龙芯中科、亚信等合作伙伴,成功将生产环境的客户中心应用、客户中心湖州地市数据库平稳迁移至“龙芯3C5000L+统信UOS操作系统”架构服务器。本次迁移工作是国内
-
中国移动266亿元设备安装大标结果出炉:57家中标,最低平均折扣12.4%
从中国移动官网获悉,截止目前,备受关注的全国“中国移动2022-2023年设备安装通信工程施工服务集中采购项目”已公示了13家专业公司及30个省份的中标结果。13个专业公司分别为:政企、IT公司、研究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赞助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