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Java 之父诞生;中国首家互联网公司成立;CP/M 操作系统发明者出生
整理 | 王启隆
透过「历史上的今天」,从过去看未来,从现在亦可以改变未来。
今天是 2022 年 5 月 19 日,在 1999 年的今天,分布式计算项目 SETI@home 正式向公众发布。SETI@home 是一个通过网际网路利用个人电脑处理天文数据的分布式计算项目。该项目试图通过分析阿雷西博无线电望远镜采集的无线电信号,搜寻能够证实地外智慧生物存在的证据。该项目由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柏克莱空间科学实验室主办。回顾互联网历史上的 5 月 19 日,这一天还发生过哪些关键事件呢?
1942 年 5 月 19 日:CP/M 操作系统的发明者 Gary Kildall 出生
图源:维基百科
加里·基尔达尔(Gary Arlen Kildall)出生于 1942 年 5 月 19 日,他是美国的计算机科学家和微型计算机企业家,在 1970 年代,PC 市场的黎明阶段,基尔达尔创建了 CP/M 操作系统。后来 CP/M 在转型时错失机会,惨败给微软公司推出的 MS-DOS,从市场上消失。加里·基尔达尔随后成立了 Digital Research, Inc.(DRI)来营销和销售他的软件产品;他是最早将微处理器视为功能齐全的计算机,并围绕这一概念组建公司的人之一。由于他在这个时代的成就,基尔达尔被认为是个人计算机革命的先驱。
基尔达尔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出生和长大,他就读于华盛顿大学,起初希望成为一名数学老师。在学习期间,基尔达尔对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感兴趣。获得学位后,他开始在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的海军研究生院任教,履行了对美国海军的征兵义务。在距硅谷一小时车程的地方,基尔达尔听说了第一个商用微处理器 Intel 4004;他立即买了一个处理器并开始为它编写实验程序。他还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当今用于优化编译器的数据流分析理论,并继续用微型计算机为新兴的软盘技术进行试验。
英特尔很快就知晓了基尔达尔的名字,借给他使用 8008 和 8080 处理器的系统;基尔达尔不负众望,在 1973 年开发了第一个用于微处理器的高级编程语言,也就是 PL/M。他还为英特尔编写了一个名为 INTERP/80 的 8080 指令集模拟器。同年,他开发了 CP/M 语言,使 8080 能够控制软盘驱动器;基尔达尔兴高采烈地向英特尔展示了 CP/M,但英特尔对此兴趣不大,转而选择推销 PL/M。英特尔就此失去了同时拥有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大好机会,将另一半江山拱手让给了后来全面模仿 CP/M 起家的微软。
图源:维基百科
后来,基尔达尔开了一家叫 Digital Research 的公司,还开创了 BIOS 的概念;但他错失了全面商业化的机会,在 1980 年, IBM 在比尔·盖茨的建议下与 Digital Research 接洽,协商购买基尔达尔即将推出的用于 IBM PC 的 CP/M 版本,也就是 CP/M-86。结局当然是两家公司未能达成协议,微软成功截胡。关于这次交易为什么没能达成,至今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 IBM 的协议要求过多,也有人说是因为基尔达尔的自视甚高;无论如何,到了 80 年代末,几乎是“换皮版 CP/M”的 MS-DOS,已经成为操作系统上的事实标准。
1981 年,IBM 推出第一台带有 PC-DOS(微软 MS-DOS 前身)的 PC,其系统与 CP/M 的相似程度让基尔达尔震惊,基尔达尔认为这就是“全盘照抄”,连指令都跟 CP/M 一样。基尔达尔找上门来,提出可能危及 IBM 软件计划的诉讼,一时让 IBM 慌了阵脚。结果基尔达尔的真正目的却不是鱼死网破,而是希望 IBM 在 PC 中采用他下一版的 CP/M。IBM 当然乐于从命,微软也躲过了致命的一劫。但 CP/M 因为在向 16 位 CPU 的转化上错失机会,在以 IBM PC/AT 以及 IBM PC 兼容机为中心的 16 位 PC 市场上,惨败给微软公司推出的 MS-DOS,从此在市场上消失。
基尔达尔的名字也随着 CP/M 一起消失在后来的计算机历史之中。他是今天我们广为使用的 A 盘、B 盘和 C 盘驱动程序的编写者,也是一位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先驱之一。他还开发了“Dr Logo”计算机语言。同时,在 1974 年,他和戈登·恩巴克斯一起,帮助创建了硅谷最负盛名的“家酿俱乐部”(Home Brew Club),成为计算机业余爱好者交流的天堂,也是硅谷点燃 PC 革命的中心。基尔代尔的 CP/M 还被美国国防部用作导弹制导系统的开发环境。在今天的开源时代,如果你开发了一项十分新颖但前途未卜的技术,你是会把它卖给大公司,还是自己开一家公司呢?欢迎参与本期投票,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知灼见。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百度百科
1955 年 5 月 19 日:Java 之父 James Gosling 出生
图源:维基百科
加拿大软件专家詹姆斯·高斯林(James Gosling)出生于 1955 年 5 月 19 日,他是 Java 编程语言的共同创始人之一,被公认为“Java 之父”。12 岁时,高斯林已能设计电子游戏机,帮忙邻居修理收割机。他于大学时期在天文系担任程序员工读生,并在 1977 年获得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1981 年,高斯林开发了在 Unix 上运行的 Emacs 类编辑器:Gosling Emacs(以 C 语言编写,使用 Mocklisp 作为扩展语言)。
1983 年,高斯林获得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题目是:“The Algebraic Manipulation of Constraints”。正式毕业之后,高斯林到 IBM 工作,设计了 IBM 第一代工作站 NeWS 系统,但仍不受公司重视。后来他转至 Sun 公司,并在 1990 年与 Patrick Naughton 和 Mike Sheridan 等人合作完成了“绿色计划”,发展了一门叫做“Oak”的语言,该语言后改名为 Java。1994 年底,詹姆斯·高斯林在硅谷召开的“技术、教育和设计大会”上首次展示了 Java 程序。2000 年,Java 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电脑语言。
2009 年 4 月,Sun 公司被甲骨文公司并购;高斯林则选择在次年 4 月时从甲骨文公司离职。2011 年 3 月 29 日,高斯林在个人博客上宣布自己将加入 Google。2011 年 8 月 30 日,加入 Google 数月之后的高斯林就在个人博客上宣布离开 Google,转而加盟一家从事海洋机器人研究的创业公司 Liquid Robotics,担任首席软件架构师。再后来,2011 年 5 月,一家 Scala 公司 Typesafe 建立,高斯林被列为公司顾问。2015年,高斯林被授予 IEEE 约翰·冯·诺依曼奖章。2018年,高斯林因为设计并创造了 Java 语言被收录进计算机历史博物馆荣誉墙。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百度百科
1995 年 5 月 19 日:中国首家互联网公司成立
位于魏公村的瀛海威科教馆旧址
张树新创办的“北京瀛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被认为是中国首家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一年多的时间就创办了,其运营模式类似美国在线,网站包括 BBS、聊天室、电子报纸等服务。“瀛海威时空网络”是当时国内唯一面向普通家庭开放的网络。吴晓波曾在《大败局》中如此评价张树新和瀛海威:“张树新与瀛海威的故事,几乎可以被看成是中国网络业界成长史的一个缩影”。
张树新早期靠传呼机业务发迹,1994 年她通过朋友的电子邮件第一次认识到互联网,发现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行业,她随即决心投入这个行业。1995 年,张树新创办“北京瀛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为张树新与姜作贤,注册资金人民币 700 万元。1995 年 9 月 30 日,瀛海威开始营运。当时瀛海威的主要业务是 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用户利用调制解调器通过中国电信拨号上网;瀛海威则作为中间服务商提供信息服务,协助中国电信宣传互联网业务。
瀛海威一方面提供接入国际互联网的服务,另一方面挂靠在中国科学院的网络下组建起一套中国大陆国内的网络系统“瀛海威时空”。瀛海威时空经营模式类似美国在线(AOL),其网站包括 BBS、聊天室、电子报纸等服务。用户登录瀛海威时空,除电话费用外还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1996 年 12 月 26 日,瀛海威时空 8 个主要节点建成开通,全国性的瀛海威时空主干网基本完成。瀛海威在北京开了中国大陆第一家民营科教馆,免费宣传互联网知识。瀛海威并开发出一套全中文的多媒体网络浏览系统。
1996 年 9 月,瀛海威公司扩股,总市值为 2120 万元。公司规模的扩大以及经验的不足,使得瀛海威开始冒险尝试一些并非可靠的经营项目,比如网络游戏、网上收费等超前但最终未能完成的投资项目。同时,1997 年 6 月邮电部组建的“169 全国多媒体通讯网”以及入网价格大调整,使得瀛海威的收入不断下跌。2003 年,瀛海威因管理经营不善结束营业。在那个我们可能还没摸过鼠标键盘的年代,瀛海威就已经把基础设施、内容平台、影音游戏、社交论坛甚至虚拟货币的业务全给做了一遍;互联网历史上,有无数想包罗万象的“巨无霸公司”,瀛海威是第一个,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
【欢迎投稿】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计算机科学发展至今,有许多至关重要的事件、人物,欢迎所有朋友一起共建「历史上的今天」,投稿邮箱:tangxy@csdn.net 。
END
— 推荐阅读 —
☞腾讯起诉vivo不正当竞争;谷歌俄罗斯分公司申请破产,官方称“银行账户被俄罗斯没收”;Opera 87发布|极客头条 ☞算网创新巅峰对决,“移动云杯”大赛吹响头号玩家集结令 ☞刚离开苹果,GAN 之父已找好下家:再次重返谷歌,继续在家办公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赞助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