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股价血流成河,业务国际化和品牌出海还搞不搞?
新一代的企业,要从一开始就有全球化布局的意识,做源自中国的全球公司;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动荡的世界里,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全文1766字,阅读约需4分钟
文|亿欧出海
题图|Pixabay
新一代的企业,要从一开始就有全球化布局的意识,做源自中国的全球公司;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动荡的世界里,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我的前同事、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创始人,前不久在LinkedIn(领英)上加了我。我很好奇他怎么也开始玩LinkedIn了,一问才知道,他的公司计划把业务扩充到海外,自己先提前在海外社交平台做些铺垫。
他属于前同事里创业最成功的人,年纪轻轻,但几年时间把公司做到在美国上市。但风光上市后烦恼不小,截至目前公司股价距发行价已经跌去了90%。虽然过去一年中概股普遍大跌,他的公司并不是受政策影响最重的教培行业,90%的跌幅让人很郁闷。推业务国际化,有点不得已而为之。
大多数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和我前同事的公司一样:虽然拿的是美元基金的风险投资、进入的是国际资本市场,但业务上和国际一词关系不大。和美国同行相比,中概股遭遇不好:美国同行大涨时,中概股只微涨;美国同行微跌时,中概股往往大跌。
中概股有没有受到不公平的歧视?显然有。夹在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博弈之间,很多中概股的命不由己。我们反过来设想,如果是美国的公司在上交所上市,中美关系动荡时它们的股价也会受很大影响。当然,这种假设现在不成立,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依然是包括中国科技公司上市时的最重要目的地之一。
国际资本市场的格局短期难以改变,中美关系的走势也非商业公司能左右。对于中概股和还想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能做的是去积极准备和改变自己。目前,已经成型的做法是:除了在美国上市外,也在香港上市,甚至A股也可以同步一起,实现三地上市。目前包括阿里、京东、百度、网易、携程、蔚来汽车等中概股已经在香港上市,百济神州实现了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未来几年,更多的中概股会回港回上海。
但回港回上海,被动防御的意义更明显。和美国的同行相比,中国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差并不全是地缘政治的缘故,在掌握核心科技和精细化运营方面,中国公司差距明显;另外,如果对比非本土收入占比,以及国际品牌影响力,中国公司也明显落后。
中国媒体对于阿里、百度、腾讯在本土打败美国同行有很多历史报道;反过来看,中国公司有多少去到美国对美国同行造成过威胁呢?即便不论对中国企业日益敌视的美国,在其它国家中国又有多少企业站稳了脚跟?
中国经济进入了5时代(2022年目标是5.5%),即便这样,也依然明显高于美国GDP增速。相当多的美国企业,其利用业务国际化,对冲了美国市场的风险。随着中国成为成熟经济体,想实现高增长的中国企业必须走的一条路是:去全球寻找和开拓市场。
品牌未出海,是很多中概股被资本市场歧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不能指望广大投资者(尤其是散户)在不了解一家企业的情况下,而买入它的股票;我们也不能把某个投资者不了解某家中概股归咎于投资者,而是更多要从企业自身找原因。大多数中概股,其在美国尚未经历品牌从0到1的阶段。
即便考虑不清楚品牌出海对于资本市场(股价)的价值,进行海外业务拓展时也需要品牌出海去做支撑。我们得承认,当前全球商界是用英语沟通交流,无论业务拓展选择哪个国家,品牌出海要以英语作为主要输出方式。中国大多数企业,每年的品牌花费并不少,但几乎只集中在国内;未来,去建立国际品牌部门、配置相关预算,将是大势所趋的事情。
当前的中概股股价血流成河,未来一些企业的股价肯定会涨上来,价值回归的规律依然适用。但是,历史回不到过去,回不到中概股靠高速的业绩增长受华尔街追捧的时代。新一代的企业,要从一开始就有全球化布局的意识,做源自中国的全球公司;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动荡的世界里,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而业务全球化和品牌出海,如果注定要交学费,越早开始越好。
"亿欧出海"每年发布近十份各细分行业领域的报告,同时借助亿欧国际站EqualOcean.com和美国纽约线下团队帮助中国企业塑造海外品牌和建立海外资源网络。有出海需求或想交流出海相关话题,欢迎添加下面二维码联系我们。
本文由亿欧原创,申请文章授权请后台回复“转载”,联系相关运营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赞助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