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面板行业“破冰”:竞争逻辑变了!
全球显示面板产业在经历了被称为史上最“冷”的下行周期后,开始出现“破冰”转机。近日,多家市场研究机构纷纷作出积极预测,大尺寸面板将于第二季度起率先迎来反弹。
进入2023年,拨开“价格涨跌和出货增减”这层云雾之后,令业界更为关心的问题是:显示面板是否已开始步入一轮新的周期?面板厂商能否摆脱“周期魔咒”去拥抱更为长久的行业春天?《中国电子报》记者通过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后发现,从2023年起,显示面板产业的发展与竞争逻辑将发生改变。
周期“重启”还是“重塑”?
“2022年对于全球液晶面板产业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三星作为电子产业巨头彻底关闭了液晶面板事业,LGD也正走在退出的时间表上。面板价格经历了史上最长的跌价周期,厂商还经历了近十年最大幅度的减产。”当再次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董敏向《中国电子报》记者感慨道。
对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而言,在结束了去年的“行业大考”之后,都在急切等待着春天的到来。近期,三星显示、LGD、京东方、TCL科技、维信诺、天马、彩虹等十余家国内外厂商纷纷公布了2022年度业绩预告。总体看来,逆势之下出现增长的企业仅为个例,其他厂商基本均出现营收或利润下滑的情况,且近半数企业陷入亏损状态,其中营业利润净亏损幅度最大的甚至超百亿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一轮的“面板涨价潮”。从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一场历时最长的液晶面板涨价周期持续了13个月之久,其显著特征是“周期最长、涨幅最大、全尺寸普涨、尺寸分化明显”。当时,京东方2021年上半年营收突破千亿元,归母净利增长超10倍;TCL华星2021年上半年的大尺寸业务净利润71.7亿元,同比增长1384.6%。
每一次的全球显示面板格局剧变,总是绕不过“面板周期”的问题。“周期魔咒”横亘在所有显示产业链相关企业面前:如何去理性看待行业周期性,怎样将其负面影响化为最小并从中汲取经验,需要全行业共同面对。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指出,显示产业自进入半导体显示技术以来,其高科技属性决定了投资产能转化成有效供给的时间越来越长,而显示需求自信息时代进入智能时代以后其变化的时间则越来越短,因此显示产业的“周期性”问题始终存在。对此,董敏也强调,追求资源类工业品的长期稳定平衡是不现实的。
“从长期来看,‘强周期性’所带来的行业规模和盈利水平大幅波动的风险正在逐渐降低。”胡春明进一步分析道,随着产业的转移和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显示头部企业可以进一步发挥其影响力,在保障供需均衡、适时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价格弹性,尤其是丰富应用场景等方面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摆脱周期性规律束缚,追求确定性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
“接下来,产业中的存量产能逐步退出,新增产能完成释放,显示面板行业有望将由过往固定的大而强的周期逐渐转化为由市场竞争、需求淡旺季影响的小而缓周期,波幅将显著减小。”董敏说道。
行业竞争模式已经生变
从同一技术的内卷,到不同技术阵营之间的赛跑,发展至今的显示面板行业内的竞争程度愈演愈烈,这在产品成本与价格上便可见一斑。从终端产品看,今天市面上一台65英寸的4K液晶电视不到3000元,但十年前花同样的价格只能买到42英寸的。从生产制造端看,65英寸4K QD-OLED电视面板的制造成本约为同样规格W-OLED电视面板的1.5倍。
这些年来,全球显示面板行业格局跟随面板周期的浪潮而不断被重塑着。产业重心先是从美国到日本,后又逐步从日本转到韩国,如今迎来了“中国时刻”。但对高技术、重投资的显示面板产业而言,中国显示企业在经历了规模化快速聚集和扩张的时代后,如何持稳这支分量十足的“接力棒”才是关键。
浪潮过后,显示企业怎么继续发展,如何面对竞争?
“2023年以后,规模竞争已经不再是产业竞争的主要方式,主要的竞争方式将变成效益竞争。”胡春明向记者表示,随着技术布局的进一步分化,地区竞争格局也进一步重塑,导致产业竞争形态发生根本性变化。在他看来,未来的竞争主要具体聚焦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价格和利润的竞争。控制上游材料和设备的供应成本,提高产能转化效率是赢得竞争胜利的关键,同时在竞争中通常会穿插知识产权纠纷,以此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
二是应用市场,尤其是新兴应用市场的竞争。在新兴应用市场取得主导地位是稳定价格和保障利润的必要条件,而在新兴应用市场取得主导地位的充分条件则是全产业链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我国行业发展在2023年以后所面临的根本问题还是“不均衡”和“不匹配”的问题,随着外部贸易环境的变化,“不均衡”和“不匹配”的问题也将引发新的变化。
“接下来,我国的面板厂要逐渐转变经营重心,由之前的粗犷式发展、扩张份额,转向精细化运营,供应链降本增效,生产端理性释放产能,需求端继续寻求新的增长点。”奥维睿沃高级研究经理荣超平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新阶段要避免落入技术陷阱
总体来看,业内预计显示产业在2023年上半年仍将低位运行,而下半年将有望缓慢上升,实现回暖。目前已有迹象对此做出印证:近日,业界消息指出,TCL华星、彩虹股等厂商的部分产线已呈满产满销状态。另据多家市场研究机构预计,随着需求回升,LCD TV面板价格将逐步上扬。
胡春明指出,下游需求收缩的困难是短期的,也应该是行业能够预料得到并且可以最终解决的,因为需求的基本面中长期内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平均尺寸的扩大还可以对冲需求的收缩。产业链中游供给过剩的风险虽然短期内是被放大的,中长期内将逐渐缓解但不会完全消失。产业链上游供给的根本风险在“弹性下降”,供给弹性下降意味着同等需求的增长可能带来更高幅度的材料价格上涨甚至断供。
行至低谷,再遇高峰。显示面板行业的每一轮周期都不是简单的重复循环,而是对行业的一次洗礼。唯有能在大浪淘沙之后淬炼出真金的企业,才有更多实力走得够稳。
2023年,全球显示应用市场将会出现分化,消费电子需求受到疫情红利消退的影响将进一步萎缩,仅在发达经济体和高端产品市场继续保持一定的支撑,而商用和教育等新兴应用市场的需求还将维持强劲。平均尺寸扩大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显示器件(面板)厂商去化产能增长的压力。但在供需形势已经发生根本性反转的前提下,2023年全球显示产业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在产业竞争逻辑已然发生变化的新阶段,可以看到主流显示技术仍在不断迭代演进,继续通过渐进式创新提升消费体验:柔性可折叠的AMOLED技术投资方向将由低世代向中高世代转变;W-OLED和QD-OLED产能陆续增加并在电视等大尺寸应用领域对TFT-LCD发起挑战;Micro LED的投资也逐渐走向产业化,成本快速降低...... 接下来,行业的发展机会仍然在非传统消费类的商用、公用场景,以及车载、虚拟现实等创新场景应用,以及LCD面板产品自身的结构升级。
“中国已经成为液晶面板的最大生产基地,要确保避免落入显示技术陷阱。在延长LCD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同时,同步推进包括Micro LED、喷墨打印、量子点显示、硅基OLED、裸眼3D、激光显示、电子纸等显示技术等实现规模量产。从顶层做好各种下一代显示技术的统筹布局。”董敏强调。
从整体行业来看,首先需集体调整资源配置,加速对新场景和新应用产品的开发以应对传统消费场景的增长瓶颈和淡旺周期。其次,产能的新建、拓张和释放要遵循市场原则。
从企业角度来看,面板厂首先要完善客户结构、产品结构、产线结构来增加生产柔性和市场弹性。其次,要根据竞争环境来选择、布局产业链的核心上下游环节,改变其主营业务工业品的属性,调整制造业利润分配的微笑曲线。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赞助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