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造假、高管套现,资本救不了e签宝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根据全球调研机构IDC发布《2021年中国电子签名解决方案市场份额报告》,2021年中国电子签名市场快速发展,其市场规模已达到7332万美元,同比增长31.7%。其中e签宝以26.7%的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一位。
e签宝成立于2002年12月,主要聚焦于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合同全生命周期服务。截至目前,e签宝已经完成了F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30亿元,投资方包括蚂蚁金服、红杉中国、IDG资本、靖亚资本等著名投资机构,阵容堪称豪华。
据了解,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简而言之,电子签名能直接解决业务流程繁杂、纸质合同签署和管理成本高等问题,让合同的签署、管理更加方便,合同的审核更加便捷。目前,电子签名主要应用于网上银行、实体银行、电子政务、电子合同的签署以及电信、银行营业厅等场所。
曾经被质疑业务数据造假、融资数据造假、技术能力堪忧等问题的e签宝,为何会受到投资机构的青睐?其短板是什么?有没有护城河?以及电子签名行业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01.
投资方眼中的香饽饽
电子签名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2014年被认为是电子签名正式走进大众视野的元年,彼时“互联网+”风潮盛行,催生了很多根基于互联网的新兴行业形态,导致传统纸质合同签署的弊端愈加明显,而电子签名抓住了便捷与合规的痛点,电子签名行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意识到行业发展潜力的e签宝及时变更了发展方向,包括从电子签名软件企业转型电子签名云服务企业;确定“电子签名+”战略,赋能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接受外部风险投资加速发展。
2015年9月,e签宝获得了由绩优投资、集素资本和言和资本投资的1000万元Pre-A轮融资,随后又在2016年12月获得了由东方富海、清控银杏投资的4500万元A轮融资。
由于当时电子签名刚刚进入大众视野不久,仍处于市场教育阶段,e签宝的融资过程并不顺利。e签宝创始人兼CEO金宏洲曾回忆称,“2016年的融资相当艰难,找了很多投资机构,对方要么看不懂,要么就是觉得不行。”
A轮融资顺利到位后,e签宝渐渐开始在电子签名行业崭露头角,此后便一直保持着每年一到两轮融资的速度,随着融资金额越来越大,其业务也在投资方的推动下水涨船高。截至2020年6月,e签宝已服务超过502万家企业用户,个人用户突破2.7亿,累计签章量超121亿次,日均签署量超2000万次。
2021年9月,e签宝完成了由红杉中国、IDG资本等投资的12亿元E轮融资,接着又在12月完成了由GGV纪源资本、龙柏资本投资等投资的未披露金额的F轮融资。作为头部玩家的e签宝,凭借着先发优势充分享受到了行业腾飞的早期红利。
e签宝为什么会受到众多投资机构的青睐?
一方面,《电子签名法》明确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而“十四五规划”也指出,在未来的五年内,国家将进一步推广电子证照、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电子发票、电子档案,加快政务数字化进程。政策的支持,直接驱动更多的投资机构入局,为电子签名行业的发展按下加速键。
另一方面,5G、云计算、区块链、AI、物联网等各类技术的成熟与应用为电子签名扫清了底层技术障碍,让电子签名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得到了保障,比如AI与电子签名的结合,实现了电子合同的自动化管理,而区块链技术可以保障电子合同不被篡改等等。
投资机构的真金白银让电子签名行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狂奔。根据前瞻产业研究研究的数据,2020年中国电子合同签署次数达到557亿次,同比增长99.7%;电子签名市场规模达到108.2亿元,同比增长53.9%,预计2023年的市场规模达到235亿元。
02.
e签宝仍存隐忧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电子合同行业产销情况分析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电子签名的市场渗透率仍然较低,2019年甚至不足3%,而到了2022年,该数字预计提升至5%-7%。
市场渗透率低的另一面,意味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意味着入局者众多,尤其是各领域的头部互联网企业,对e签宝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比如京东推出了智臻链电子合同平台;字节跳动上线了电子签在线签合同平台;腾讯也在微信上线了腾讯电子签。
电子签名行业的潜力巨大,尽管e签宝独占鳌头,但隐忧却不容忽视。对于电子签名行业而言,一方面需要更加综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及更加完善的产品,另一方面需要解决获客难题。
相较于e签宝,头部互联网企业拥有较为稳固的B端客户资源和广泛的投资版图,使其在B端市场拥有广泛的号召力,获客成本总体较低。同时,头部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储备也足够充分,例如蚂蚁金服的区块链技术就被应用于电子签安全认证,极大提升了云签约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整体而言,无论是在资源方面,还是生态方面,头部互联网企业均有着巨大的优势,而电子签名也恰好可以作为底层基础设施,对其数字化解决方案及产品矩阵进连接和补齐,反观e签宝,由于电子签名行业仍处于市场教育阶段,在影响力和号召力均不如头部互联网企业的情况下,e签宝的步伐还能否快速且稳健,仍然犹未可知。
与此同时,信息和数据安全也是e签宝不得不面临的隐忧。
电子签名事关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客户资料等核心机密信息,尤其涉及到合同交易信息,电子签名企业很难打开企业的心门,因而保密措施、安全保障十分重要。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2019年电子签名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显示,企业用户在选择电子签名平台时,系统的合规与安全性以46.8%的占比位列首要考量因素。
作为电子签名企业,e签宝的护城河不仅仅是具备先发优势,更多的是考验其业务资质、技术实力、生态建设、运营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在入局者日益增多的电子签名行业,e签宝仍然存在着被竞争对手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现阶段,电子签名行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头部互联网企业的争相入局,必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竞争的加剧,e签宝如何维持自身优势,是其需要直面的重大挑战。
03.
e签宝数据造假?
2021年11月,上上签创始人兼CEO万敏发了一篇上万字的文章,直指e签宝融资金额造假、业务数据造假、市场占有率造假等内幕。万敏并非第一次发声,2020年11月,其在朋友圈称:“e签宝从来没有一次官宣的数字是真实的,我们早已见怪不怪。”
事实上,在万敏针对e签宝的指控中,市场占有率造假已是板上钉钉。
2021年5月,根据北京朝阳区市场监督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信息,e签宝委托第三方研究机构易观智库以虚假统计哄抬自身排名,报告中“e签宝市场份额领先”的相关结论,实际数据仅仅来源于用户调研问卷。经调查,当事人与e签宝存在合作关系和经济往来,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被罚款20万元。
e签宝的业务数据方面也存在争议。2019年,e签宝投资人东方富海合伙人陈利伟表示,e签宝2018年营收过亿,成为中国电子签约首家亿元营收企业。但是根据IDC的调研报告,e签宝2018年营收数据为280万美金,折合1968万人民币左右,和宣称的营收过亿差距巨大。
不仅如此,e签宝还深陷高管套现的舆论漩涡。根据媒体统计,从D轮融资开始,e签宝创始人何一兵套现7646万元,COO程亮、副总裁张晋也有不同程度的套现,再加上CEO金宏洲和HRVP顾福燕的约1.706亿元,在两年连续三轮融资中,e签宝的5位高管连续套现了至少3.0467亿元。
数据造假是各行各业都不可触及的红线,e签宝通过弄虚作假透支行业未来的行为实在不可取,在成立初期,e签宝就喊出了“让签署更便捷,让信任更简单”的愿景,但目前看来,其一些列的数据造假行为反而让信任变得更困难,作为电子签名行业的头部玩家,e签宝应该积极维护企业的口碑以及用户的信任,而不是只顾蒙眼狂奔、破坏行业的正常发展秩序。
往期推荐
扫码关注
「创新无边界」是我们的slogan,我们不局限于对互联网行业的追踪与探索,更要向未来、向未知的方向大胆迈进。因此,「打造行业新标杆、解读商业新动向」是我们秉持的方向之一。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赞助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