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性力量——商业航天定位的再思考
一、俄乌冲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混合战争
从本质上说,俄乌冲突是美俄战略博弈下一场较为典型的现代化条件下的混合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双方基于各自战略利益需要,将乌克兰作为主战场,并在实质性对抗一方的美国没有直接参与冲突的情况下同时展开了多种“战争”。
尽管“混合战争”这一概念早在2009年已经由美国提出,并受到全球性的关注与研究,但此前并未在现实层面得以全面、完整地展现。而此次俄乌冲突所呈现的诸多新特征与新形态,被广泛认为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混合战争。
这场冲突中所呈现的混合战争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从技术层面来看,是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融合。
二是从战争形态的复杂性和手段的多样性来看,在这场混合战争中,传统的军事冲突仅仅是其中一个侧面,在迄今为止的整个战争进程中,包括前期酝酿阶段,都贯穿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外交乃至文化等领域全方位、综合性的激烈对抗,而政治战、外交战、经济战、金融战、能源战、舆论战、认知战、心理战、网络战、情报战等共同构成了战争的整体形态。
三是从参与主体的多元性来看,表面上是俄乌双方的直接冲突,实质上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欧盟及英国等各方面力量与以俄罗斯为主,包括白俄罗斯等集安组织国家这两大阵营的对抗。在这些力量中,除了国家力量之外,还包括众多民间力量,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随着星链等商业卫星系统的介入,以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全文简称SpaceX)为代表的商业航天的力量持续、深入地参与其中,并对战争态势和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混合战争的这些特点,大部分在过去的地缘政治冲突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但这一次深度参与俄乌冲突的商业航天力量,主要是以SpaceX为代表的西方商业航天公司,是在以往几乎没有出现过的一类新的势力或者利益方。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一新的势力或利益方的登场,标志着一类现代战争新形态的开启,给予我们的启示,绝不亚于海湾战争或伊拉克战争所带来的对现代战争思维和实践的颠覆性冲击和革命,甚至其影响更为广阔、更为深远。
二、为什么说商业航天的深度参与成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开启的重要标志
首先,这是与混合战争的本质特征相契合,并与美国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的一种优先选择。
所谓混合战争,是国家(集团)间综合的战略对抗,具有不宣战、不承认、不动员、不间断等特点。相比传统战争模式,混合战争拥有更丰富的战略博弈手段,可以借助非政府组织力量,针对对手具体特点制定攻击手段,从而以速度最快、代价最小、效果最好的方式赢得战争。
而美国在俄乌冲突中采用混合战争的方式主要有两大战略考量:第一,攻击方式隐蔽多样,避免冲突升级,特别是大国间的直接冲突,防止核大战风险。第二,对抗成本低,有利于维持战争的长期性和综合性,从而持续、全面消耗俄罗斯的战略有生力量。
以SpaceX为代表的西方商业航天公司以民间力量的身份参与其中,则为战争的可控性提供了较为灵活的空间。因为民间力量的行为在法理上不代表国家行为,可以使战争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同时,商业公司的战争运作相对于国家层面的战争消耗,无疑是一种成本低廉、代价较小的替代方式。某种程度上,介入此次俄乌冲突的西方商业航天公司,部分充当了战争代理人的角色,从而也使代理人战争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的深化和拓展。而代理人战争,是二战后地缘政治冲突中大国博弈的主要形式之一。或许这也预示着,以商业航天为代表的民间力量将在未来的地缘政治冲突或代理人战争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事实上,在此次冲突中,很多知名的商业科技公司都从不同角度有所介入,包括电子信息类企业例如亚马逊、谷歌等。但,为什么商业航天公司的介入,对混合战争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正是因为其利用航天手段,能够运用通讯遥感等高科技能力获取传递战场信息和作战情报。这也是商业航天在现代信息化战争的背景下,参与混合战争的价值和作用,是其他民间力量难以比拟的根本原因。
其次,有利于国家增强对战争的战略把控能力,增加战略回旋余地。
此次俄乌冲突中,众多西方商业航天公司为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军事信息和作战情报,事实上已是深度介入了战争,俄罗斯完全有理由对星链等商业卫星系统发起攻击。时任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总裁的罗戈津就曾指出:SpaceX 星链卫星系统的地面终端设备,曾“通过军用直升机被交付给纳粹团体‘亚速营’的武装人员,以及在马里乌波尔的乌克兰海军陆战队”。对此,罗戈津喊话马斯克要负责任。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卫星都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资产属性。因此如果美国想亲自下场直接与俄罗斯对抗,可以宣称被攻击的卫星属于国家资产;反过来则可以说,星链系统属于民间资产,从而能够让国家置身事外,避免冲突升级。因此,SpaceX所属的星链系统参与俄乌冲突,对美国而言,其性质和后果是可控的,这就使美国外交、军事等战略的灵活性得到大大增强,为战争的发展及其走向提供了相当大的战略回旋余地。
第三,有利于在舆论战、宣传战、认知战乃至心理战、文化战中占据优势地位。
舆论战、宣传战、认知战、心理战、文化战是混合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极大地影响国际舆论风向和世界范围内的民意倾向和价值判断,从而影响战争进程。
商业航天作为一种民间力量,对战争的态度和行为,一方面体现的是独立于国家官方表述的民间意见、价值判断和心理倾向,表达的是民间力量所主导的对战争的认知和看法,起码从表面来看,具有相当程度的民意基础。例如马斯克在俄乌冲突中积极支持乌克兰的种种行为,都对国际社会尤其是民间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基于西方舆论的传统机理和运行模式,人们更信任和偏向接受非官方的或者说独立的信息和评价。
在俄乌冲突中,西方商业航天公司向全球新闻媒体提供了大量不利于俄罗斯的、具有强烈倾向性的卫星图片和数据,从而形成了西方在舆论战、宣传战、认知战乃至心理战、文化战中的不对称优势。
因此,从俄乌冲突中可以得到的一个重要启示:商业航天在未来战争中的角色,实际上是处于混合战争中的一个交叉地带,虽然从表面上看,并非直接介入冲突,但却是混合战争中一个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参与者。这是以SpaceX为代表的西方商业航天公司介入俄乌冲突为现代战争形态带来的最为重要的改变之一。
此外,商业航天的深度参与,也为俄乌冲突打上了高端战争的标识。所谓高端,即高技术加持。西方商业航天公司以代表现代最高科技水平的信息化手段和技术,帮助乌克兰在与一定程度上仍停留在机械化军事时代的俄罗斯的对抗中,获得了军事信息和情报层面的相对优势。
凡此种种,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商业航天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国家战略性力量,并扮演着新的现代战争形态的重要塑造者的角色。
三、从俄乌冲突战场看作为国家战略性力量的商业航天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俄乌冲突中商业航天所体现的作用和价值。
在此次俄乌冲突中,西方拥有的大量商业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都大显身手。如,麦克萨公司星群;行星实验室公司的鸽群星座、快眼星座、天眼星座;以及被整合在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旗下的,已经形成完整的对地观测能力的欧洲原本独立经营的6个商业遥感星座,包括光电和雷达卫星,以及历史悠久的SPOT卫星系列等,都在战争当中提供了重要的影像情报。
至于星链系统在俄乌冲突中发挥的显著作用,已经有大量文献进行了评述和分析。战争爆发之初,SpaceX就紧急向乌克兰提供了数十台星链终端,并开通了服务。6月初,马斯克公布的对乌提供的终端数达到1.5万台。这些终端维持了乌克兰社会和乌克兰军队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化水平。星链在乌克兰的很多城市部分恢复了当地的网络连接,甚至出现了乌克兰市民围着星链终端上网的场景。星链也成为乌克兰军队战场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乌克兰军人带着星链终端行军,作为接受情报和指令、上报消息和动态的主要手段。
事实上,早在冲突爆发之前,西方商业卫星就已经成为美国方面的政治和军事工具。从2021年底开始,美国的主流新闻媒体就开始发出预警,认为俄罗斯正在筹备一场针对乌克兰的进攻。这轮舆论浪潮,大量使用了美国两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的产品,也就是麦克萨公司的高分辨率卫星群和行星实验室公司的中分辨率鸽群星座提供的卫星图像。前者可以清晰分辨和清点俄军集结数量、装备类型;后者的高时间分辨率,让人们感受到了战争正在步步逼近。
图1 麦克萨公司卫星拍摄的2月10日,战前克里米亚地区,辛菲罗波尔北部的Oktyabrskoye机场部署的的装备和部队
此外,在围绕俄乌冲突的卫星图像分发中,可以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几乎所有的图像,都是不利于俄罗斯方面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西方掌握了社交媒体的话语权,也是因为图像获取能力的严重不对称。这就让双方用卫星图像影响舆论的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悬殊。在所谓的舆论战、认知战、宣传战当中,使俄罗斯明显处于下风。
反观俄罗斯方面的情况,却乏善可陈。俄罗斯不但没有任何商业遥感卫星,在军用遥感卫星的应急发射上,也遭遇了挫折。4月29日,俄罗斯发射了宇宙2555号侦察卫星。但是到5月16日,国外观察家发现卫星的轨道不正常,随后,据网络消息称,卫星再入大气层烧毁。一方有充足的卫星图像可以分发运用,一方却没有足够的卫星侦查手段,这也是俄罗斯方面在此次冲突中处于某种情报劣势的重要原因。此外,俄罗斯军队在卫星通信应用上,也不够普及,导致野战通信能力严重匮乏。不但如此,俄方试图干扰星链系统运行的努力,也没能成功。
图2 5月10日,马斯克在推特上发布推文称:“迄今为止,星链一直在抵抗俄罗斯的网络战干扰和黑客攻击,但对方正在加大努力。”
由此,从商业航天的视角来看,以SpaceX为代表的众多西方商业航天公司全面、深入、持续地介入俄乌冲突,或许标志着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或已经超越其单纯的经济与科技层面的意义与作用,而进入全球地缘政治和军事博弈的舞台,凸显其作为国家战略性力量的价值和前景。这对于其他国家如何定位商业航天,如何看待商业航天的地位和作用,必将带来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发展方兴未艾,但依然存在诸多理论与实践困惑的中国商业航天来说,具有相当强的启示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太空与网络,原作者王兆耀。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本公众号编译/转载仅为分享、传达不同观点,如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推荐阅读
转自丨太空与网络
作者丨王兆耀
编辑丨郑实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赞助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