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修手机花的钱,可能在给厂商上保险
修手机不去官方就惨了。
许多消费者反应,最近去苹果修手机碰壁了。由于自行换过屏幕或者换过电池,在去维修其它部件时,苹果回复不能维修。
不是修不了,是不给修。用户自行拆机或者换过第三方零件后,官方不再对相关设备进行维修,花钱也不行。
显然,强硬的态度是为了打压第三方维修行为。但其中原因,众说纷纭。
不仅仅是苹果,在国外,倡导“维修自由”的维修权法案的立法工作已经开展很长时间,其中非常大的阻碍就是来自科技巨头的力量。
对于这些厂商,允许修手机去第三方有何不可?是有利可图还是另有隐情呢?
厂商阻碍维修权法案
新冠疫情以来,由于线上办公、学习的需求,许多人购买了新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同时也有些用户通过修理更新旧设备,尤其是学生群体,设备小修小补后完全可以再上岗。
别看只是小修小补,但需求可不小。美国纽约的一家修理店每个月要修理大约2000台iPad和Chromebook。
不过,这些设备并不是都可以修好,不是技术上不能修,而是修不了。因为设备制造商既不公开设计图,也不开放零部件供给。许多零件(比如Wi-Fi模组、USB接口等)并不难找,也不昂贵,但由于使用的是特殊版本,因此没法替换。
在美国,许多维修公司的企业主、活动家、消费者组成的团体在全国各地推动维修权法案。2021年,有27个州审议了此类提案,但超过一半的提案被否决或驳回。
其中关键的反对力量就是来自科技公司组织的游说力量。比如,苹果公司特别指出,这样的法律可能会导致设备进一步损坏,或者导致消费者在试图修理他们的设备时伤害自己。
官方承包维修是不是门好生意
许多观点认为,打压第三方维修,是为了把官方维修生意做起来。比如,苹果屏幕换修的价格是2000元起,而第三方屏幕却能低至300元,对比看绝对是一场暴力买卖。
不过,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试想有多少消费者会在2000元和300元当中选择2000元的呢?
其实,售后维修可能是一门赔本的买卖。维修团队的组织、零部件的管理、运输物流、无害化处理等等都是烧钱的大项。虽然苹果对待第三方维修的态度强硬,但为了维护品牌形象,通常是一言不合就换新。本想修理一点小毛病,结果换了一台新设备,本想修键盘,结果整个外壳都给换了。如果是为了赚钱,这样的“赔本行为”可能就不会存在了。
官方维修的营收数据我们没办法统计,但既要维系整个维修团队,也要顶着外界压力公关,跟用户的关系也更紧张了,其中的成本确实有点高。
那么,如果不为了赚钱,那是为了什么?
不是官方保护用户,是用户保护官方
严格来讲,官方也不是完全不支持第三方维修,苹果就在推广它的全球独立维修计划,给非授权维修店提供官方的零件、工具、维修手册,对苹果设备进行超过保修期的维修和诊断。不过,苹果要派自己培训过的维修员入驻。
所以,第三可以有,但是要按照官方的要求来。其中原因,微软提供了一个可能是最合理的解释。
维修权法案要求厂商公开产品的设计图,同时向第三方供应零部件。来自微软的声音认为,维修权法案会威胁到公司的知识产权,微软将该法案视为“生死攸关的威胁”。
什么是知识产权?现在的设备都是高度集成化的,包括硬件之间的集成,也包括软硬件之间的集成。而公开了设计图,再提供零部件,厂商放在设备当中的技术也被拱手相让了。
其后果可以参考苹果AirPods的例子。华强北的AirPods做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许多别有用心的人拿假的AirPods去官方维修,由于官方也检测不出真假,直接当正品换新处理。大量的假AirPods通过这样的方式“狸猫换太子”。苹果最后也不得不出政策,所有官修的AirPods不再直接换新,要先返场检测。
试想,AirPods的零部件和设计图公开,苹果相当于把整个产品的生产技术交给外界了。
正由于类似风险存在,厂商们既要力阻维修权法案的通过,也要从换屏幕、换电池等小修小补开始培养用户到官方修手机的习惯,于是牺牲了用户可以低价维修的机会。而对于用户,最好的应对措施就是购买售后保险,一是在保内的修理便宜多了,二是许多厂商的在保设备直接换新,也是对用户的一个弥补。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赞助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